一、热情帮忙,拎走行李一去不回
骗术特点:骗子“欺负”新生人生地不熟,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员,“热情”地帮忙看管行李箱等物品,再“调虎离山”,借机偷走行李。
防范措施: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二、替交学费,拿走钱后不知去向
骗术特点:骗子以学生或家长身份混上车后,再以学校迎新人员的身份与学生、家长搭讪。取得信任后,以代交学费、前往银行取钱为由乘机诈骗。
防范措施:新生在报到时不要将钱物交给陌生人,报名交费务必亲自办理或交由家长办理。
三、冒充老乡,谈笑间盗取钱物
骗术特点:刚入学时,同学之间相互不熟悉,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冒充老乡与学生套近乎,骗取他们的信任,并乘机盗走学生财物。
防范措施:对陌生人要想办法确认其身份,另外,宿舍记得及时上锁。
四、假冒师长,光天化日行诈骗
骗术特点:假冒老师或学生干部,直接进入寝室向新生收取各种类型的费用,比如要收取每人100元的班费等。
防范措施:入学后要尽快熟悉自己的辅导老师和作为辅导员助理的学生干部,遇到此类事情要及时核实求证。
五、寝室推销,假冒伪劣需防范
骗术特点:上寝室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廉价文具,手机、电脑之类。此类推销的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一旦售出很难再联系上推销者,更不会有相应的售后保障。
防范措施: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超市购买。
六、莫贪小利,警惕商家霸王消费
骗术特点:新生是校园周边商家的消费主力,经常出现各种诱导新生消费的陷阱。比如用假冒伪劣商品冒充物美价廉产品,派人到学校宣传免费试用,其实是个消费陷阱。
防范措施:不要贪图眼前小利而进入消费陷阱,要能保持消费的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七、诈骗电话,骗取个人隐私及财物
骗术特点:通常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有的接到的电话内容类似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密码。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
防范措施: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八、编造谎言,蒙骗家长急需汇钱
骗术特点:骗子用骚扰电话等手段致使新生手机被迫关机,然后冒充学校辅导员老师或同学给家长打电话谎称孩子生病或出车祸急需汇款。家长在无法联系上子女的情况下盲目汇款导致被骗。
防范措施:家长如果接到此类电话,应先与辅导员老师或学校其他部门联系,核实真假,切勿慌乱。
九、虚假承诺,谨防落入中介陷阱
骗术特点:有些同学家庭环境可能不太好,希望可以打工缓解家庭困难,但有个别家教中心会要求支付中介费,结果只试教一次便被辞退,这是常见的骗人方法。
防范措施:新生入学应先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不要盲目寻找各类兼职工作,真正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庭负担。
十、假装可怜,同情心换来财务损失
骗术特点:骗子假装陌生人问路,并拿出学生证说自己是某某学校的到这里来找同学,说自己的钱包在火车上被偷了,希望借用学生的银行卡让家里帮助汇钱,结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骗子很快就把学生卡里的钱转走了。
防范措施:要提高警惕意识,不轻易让外人使用自己的银行卡或者身份证件。
十一、卡证遗失,造成财物损失
骗术特点:新生随身携带身份证、银行卡,但不妥善保管,被骗子捡到进行诈骗。
防范措施:银行卡、身份证不用时单独放好,在使用身份证复印件时注明“仅限于办理XX业务使用”。身份证丢失后及时补办。
十二、不碰网贷,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骗术特点: 放贷者通过群发短信或找中间人在学生群体中宣传,打着“短期借贷,利息不高”“每月500买手机”等口号,引诱学生上钩。最终利滚利,学生欠下巨额债务后无力偿还。
防范措施: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馅饼,不要轻易相信。家庭条件困难的新生入学之后,可以申请学校相关奖助学金或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庭负担。
十三、设好密码,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骗术特点:新生手机不设置密码或者设置密码过于简单,被骗子捡到后,会使用学生手机QQ、微信等社交软件对其亲友进行行骗。
防范措施:新生要设置保密性强的手机解锁密码和支付密码,同时,手机要随身携带好,警惕陌生人借用盗取钱财与个人信息。